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与世界共赢的最好承诺

2020-10-23 17:35:35 彼得展示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即将进入100天倒计时。近日,在第五轮中德政府磋商联合声明中提到,德方将担任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宾国。双方一致同意,本着开放经济的精神,在互惠互利和非歧视基础上促进贸易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6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指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发起的、多个国际组织和100多个国家参与的国际博览会,是推动全球包容互惠发展的国际公共产品。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是中国支持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实际行动。未来15年,中国预计将进口24万亿美元商品。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为各国出口提供新机遇,为各国共享中国发展红利搭建新平台,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中国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


上海会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上海大学教授张敏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举措。


事实上,2007年第101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即春季广交会)举办期间,中国即明确提出要扩大进口。今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宣布,中国将进一步扩大进口。


为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促进高质量发展,中国还将从世界各国购买商品和服务,为此连续采取了一系列降低关税的重大举措。这势必有利于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维护全球经济的回暖趋势。


张敏认为,展会作为资源要素全球配置的市场化平台,承担着促进贸易发展、建设开放型经济的历史重任,为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经济外交战略的重大拓展


“展会是面向多边开放的经贸平台,其本身是一种贸易形式,并促进国际上多边体制上的交往。”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储祥银强调,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实施经济外交战略、外交外贸融合发展的又一创举,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的得力措施,是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创新实践。


储祥银表示,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并且通过创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构建中国—拉美命运共同体等务实举措,加强经济外交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将推动中国与各方关系全面发展,开创了经济外交的新局面。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既是中国经济外交战略的进一步拓展,也是中国经济外交从周边、双边、多边领域向全方位、全领域、综合性拓展的又一次突破。这是中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行动,是中国让全球共享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成果的最好承诺。


储祥银认为,展会作为投资与贸易的高效平台,不仅能够集聚全球最新的商品和技术,也是新理念、新思维与新方法的沟通与交流平台。中国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能够通过引进国外的商品和服务等直接改善供给结构,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还能够通过引进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等大幅提升国内企业的创新发展水平,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和供给侧升级。


进口展的使命和特殊性


“相对于一般性展会,举办进口类展会受到的制约因素更多、复杂程度更高、难度也更大。”储祥银表示,由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承载的特殊性使命,意味着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立意高、要求高、期望高、时间紧、难度较大,需要聚合各类要素,统筹国内外资源,克服多重制约因素,搭建一个被世界认可、各方满意的国际化开放、合作机制性经贸平台,实现主动开放市场、扩大进口贸易、促进协同发展的目标。


储祥银介绍说,根据展会内容和范围,国际上通常将展会分为专业展和综合展两种类别。专业展特指某一行业或是某一产品的展会;综合展则指涵盖全行业产业链或涉及众多行业的展会。此外,专业展一般只服务于某一特定行业,由市场主体、行业组织或行业管理机构发起、举办,采取市场化方式运作,受众主要限定于某一特定行业、专业性强;综合性展会通常涉及多个行业或多个层面,目标多元,影响广泛,为更多行业或更多社会层面关注,强调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更突出国家战略意图、产业政策导向。综合展会一般由政府或社会团体发起并组织实施。


据介绍,专业展行业单一、目标专一;综合展涉及行业领域更多、题材内容更为宽泛、服务对象更为多元,组织难度以及担负的使命也更大且影响广泛、深远。